离婚子女生活费包括哪些内容
离婚子女生活费包括哪些内容,父母离婚的,不会就此改变对子女的抚养关系。对于离婚的家庭抚养的一方是需要给一定的生活费用的,下面一起来看看离婚子女生活费包括哪些内容
离婚子女生活费包括哪些内容1
所谓基本生活费,就是维持你生存必须支出的费用,就现在条件电费,水费,吃饭,穿衣,交通,通讯等费用。
抚养费包括三项,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
因此,在书写离婚协议时,如果没有把教育、医疗费单项列出,抚养费一般会被法院推定为包括教育、医疗、生活费用在内的。但是,如果离婚后,孩子发生突发的、较大的医疗、教育费用或人身意外伤害费用,而原有抚养费不足以支付的,可以另行起诉要求增加抚养费。
抚养费的确定标准参考以下两个因素: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根据最高院的相关规定,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被抚养人的实际需要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被抚养人的实际需要以及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也是重要的参考标准。
抚养费的给付方式一般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常见的给付方式有按月支付、按年支付或一次性支付等。实践中,很多当事人都要求对方一次性支付抚养费,因为这样一来省去要钱的麻烦。
但是,是否采用一次性的支付方式,法院要看对方的实际支付能力以及对方当事人的态度。一般来讲,如果对方当事人不接受一次性支付的,法院判令其一次性支付的可能性不大。
离婚子女生活费包括哪些内容2
一、什么是离婚孩子生活费
夫妻结婚后有了孩子,在离婚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的.离婚孩子生活费的问题。离婚孩子生活费是满足离婚后子女日常生活开销的支出费用,而且,离婚孩子生活费只是孩子抚养费的一部分。根据规定,抚养费包括教育、生活、医疗等费用,但由于孩子随夫妻一方生活,所以表现出来就是对方支付抚养费给抚养孩子的这一方。生活费以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为依据,教育、医疗凭票据结算。如果有年满18岁的子女,但由于还在接受高中教育,无法独立生活,所以还是有权要求父母承担教育、生活、医疗等费用。
二、离婚孩子生活费的标准,给多少
这个离婚孩子生活费以离婚夫妻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为依据。子女抚育费的数额,考虑参考以下三个方面:①子女的实际需要;②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③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离婚孩子生活费关系到孩子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所以,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通过法院判决离婚,都要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对离婚孩子生活费做出适当的安排。如果夫妻一方不履行自己的抚养义务,另一方完全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争取离婚孩子生活费的,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专业婚姻家庭律师的帮助,抚养孩子的一方能对离婚孩子生活费的获得满意的结果的。
离婚子女生活费包括哪些内容3
一、离婚子女抚养费包括哪些
夫妻离婚时,子女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
“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二、协议离婚孩子抚养费只能约定给到18岁吗
实际中,父母协议离婚时,要解决孩子抚养问题,给付抚养费根据双方协商。
并且,双方就抚养费进行协商时,对抚养费数额、给付方式等问题,双方协商一致即可,没有强制性要求。
所以,对于是否约定给到18岁,属于法律上的要求,父母可以约定支付到子女大学毕业,不一定只能约定到18岁。
另外,双方就抚养费进行约定时,可以参考法律具体规定的抚养费标准:
1、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给付;
2、对于高收入的,按照上述比例计算高于上述幅度的,可突破上述幅度;
3、对于低收入的,按照上述比例计算低于上述的幅度的,如有较多其他财产的,可不按上述比例而按上述幅度给付,以维护子女的合法权益;如财产不多或无财产的,结合抚养人的抚养能力,可不按上述比例而低于上述幅度给付,以保障子女的最低生活水平。
4、对于无收入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养费;
5、对于子女患重病、出国读书(须经双方同意)等特殊情况,可超过上述幅度给付。
子女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抚养费数额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