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审视自我走出家庭教育陷阱
【个案点击】
宁振兴10岁了,他性格内向,朋友不多,大部分时间都一个人呆在家里。只要是出门,即便是到邻家去,妈妈总是千叮万嘱。邻家阿姨让他坐,他会说:“我不坐。妈妈说了,衣服不能弄皱。”玩的时候,他总是小心翼翼,比如玩捉迷藏他总是第一个被捉住,因为他根本就没藏,小朋友提醒他,他说:“妈妈不让我把衣服弄脏。”小朋友约好一起去看一个生病住院的同学,宁振兴说:“你们去吧,妈妈让我玩后就回家做作业去。”
宁振兴整天妈妈长妈妈短,无事不提妈妈,玩的时候怕妈妈这妈妈那,妈妈的命令和规定始终控制着宁振兴,他的行动围绕着这些命令和规定转,玩得一点也不尽兴,小朋友嫌他麻烦,都不想跟他玩,还嘲笑他是妈妈的“应声虫”。但嘲笑起不了作用,宁振兴的“妈妈病”已成为了习惯。
【案例解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孩子的成才是由父母的双手奠定的,教育好子女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很多父母缺乏对孩子发展状况的研究,不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而不顾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一味追求智力开发,过早地进行各种知识技能训练,做出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事情,致使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背上了很重的心灵包袱。
他们忽视孩子独立意识、良好情绪情感、良好品德素质和生活习惯的培养,造成孩子的心理不健康。这些父母的所作所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毋庸置疑,父母只有认识和避免这些误区,才能避免很多教子中的遗憾,甚至悲剧。个案中的宁振兴,就是因为妈妈的教育方法不对,才成了一个“妈妈病”的没主见、缺少独立性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但现实中有很多家长仅凭一己之见盲目地教育孩子,这样难免步入家教误区,对孩子的一生贻害无穷。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很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有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家教要讲究科学,父母要有耐心和细心,并坚持科学民主的家教方法。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孩子的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一定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正在成长的人来看待,才能教育好孩子。倡导科学,也就是倡导遵循现代化的学习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去教育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水到渠成,取得成功。
【建议父母的方法】
父母在错误的家教思想的误导下,往往步入教子的误区。只有及时地消除家庭教育的误区,采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教育专家指出,父母要注意如下几点:
方法一:避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方法例示
有一位父亲,他曾经和孩子试着换个位置,孩子当父亲,父亲作孩子。孩子向父亲提问题:“人家挣一千元,你怎么挣八百元呢?人家住三居室,你怎么住筒子楼呢?人家有高级职称,你怎么还是助理呢?”这位父亲虽然很有涵养,但最终还是受不了孩子这样的提问而大发雷霆。他认为儿子怎么能不看实际情况一味地要求老子挣大钱,住好房,有高级职称呢?由此他悟出道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要合情合理,要实事求是。
操作提示
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顺其自然,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排忧解难,而不要硬逼孩子,无休止地对孩子提出要求,不切实际地急于求成。
拔苗助长只会事与愿违。当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时,孩子的反感就必然要产生了。时间一长,随着这种反感的积累,出现各种问题也就成为必然。
方法二:切莫重言教、轻身教
方法例示
孙元伟的父亲是一个私营企业的董事长,人称“款爷”。他平时吃喝玩乐,很会享受,但对儿子要求极严。孙元伟也很争气,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
后来,孙元伟的父母离了婚,原因是父亲和公司的女秘书“好”上了。孙元伟曾苦苦劝过父亲,但父亲呵斥他:“小人不管大人事”。此后,父亲公然将那女秘书带回家过夜。孙元伟想念母亲,无法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为了排遣苦闷,他还时常将家里的钱偷出,去玩游戏,进酒家,看录像。
操作提示
“身教胜于言教”这是古训,是我国传统家教的重要经验。父母不但要言教,更要身教。因为孩子通常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习惯。如果父母有不良的习惯,孩子也会通过模仿、耳濡目染等方式加以学习,因此孩子的不良个性、品质、习惯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密切相关。父母的不良习惯不但自己受害,更使子女受害,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方法三: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方法例示
超超智力超常,学习成绩优秀,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前三名,并提前升入大学。上大学以后,母亲都要每周去学校两次:一是带给他一些好吃的,二是替他收拾床铺,洗衣服、袜子等。超超在学习上是强者,在生活中却是弱者。后来,学校送他到北京语言学院进修外语,作出国前的准备,他非常担心出国以后无法独立生活,每天晚上都失眠,以至于得了习惯性失眠症。
操作提示
父母适当的关心和照顾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旦照顾过了头,就成了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有大脑而不用,有手脚而不动,不从事任何实践活动,只是被动地接受。一旦离开父母、家庭就会感到寸步难行,不知所措。父母要防止将关爱变成溺爱,把握爱的尺度。如果关爱过了头,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方法四:不能片面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
方法例示
王菲为了儿子小波能够出类拔萃,在学习上对小波的要求很苛刻,标准很高。每次公布考试成绩,小波拿回成绩单,无论是95分还是98分,王菲总是说:“你还可以考得更好!”
王菲对小波用心良苦,总是担心小波松劲,而且认为小波没有考满分,说明还有差距。所以即使小波考初中时均分达到90多分,王菲还是不肯表扬儿子一句。久而久之,小波产生了学校恐怖症,拒绝上学。后来,王菲带孩子来做心理治疗时,才发现小波的左手腕上有11道刀痕--由于成绩不能使妈妈满意,他对自己实施了惩罚,考95分以下刻一刀,考90分刻两刀。除了手腕的刀伤以外,小波还每每以头撞墙来惩罚自己未能考得更好。
操作提示
很多父母往往过于看重分数,仅仅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孩子,使孩子从幼年期起就承载了太多的负荷和压力。孩子勤奋上进值得高兴,但是过分重视分数和名次,把学习当作竞赛却未必是好事情,要想让孩子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取胜,一定要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上入手,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综合竞争力,才是抓住了孩子未来成功的根本。
方法五:莫要强求孩子练特长
方法例示
吴静是一年级学生。还在上幼儿园时,她就得每星期去学游泳三次,除此之外,每星期还有一次电子琴和一次绘画课。吴静并不喜欢去学游泳,但却不得不去,否则妈妈就会骂她。可是,最近每到上游泳课的时间,吴静就会开始呕吐,在学校上课的态度,似乎也失去了自信,甚至连做作业的速度也变得较缓慢
老师发现这个情形,便和妈妈联络。妈妈问小莉:“你是不是不想学游泳了?”小莉很高兴地回答:“嗯,我不想再去了!”可是妈妈认为已经学了这么久,放弃很可惜,坚持让吴静一定要练下去。
操作提示
让孩子学习一门艺术,对于开发孩子智力、陶冶情操、活跃生活都大有好处,或许还能造就出一个“小天才”。但是当学艺已经成了孩子不堪承受的重担,父母就须重新考虑了。学才艺最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是孩子的兴趣、天赋。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兴趣,把它作为任务强加给他们,就会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从而导致问题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