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随笔

时间:2025-02-07 21:16:47
教师读书随笔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随笔1

自从听到你的芳名,我便在茫茫书海中苦苦地呼唤着你,找寻着你―《古文观止》。“看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最终,在我的小屋里,你与我静静地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

我以前以为“观止”之意为学习古文,看完这本书就能够停止了,或是吴公子季札观赏乐舞时所发的赞叹:“观止矣”(太好了)的意思。但此刻我明白了,你的“止”应当当是语助词,所以“观止”应是“大观”之意。

你是我读过的书中最经典的一本好书。史学的经典是常新的,她让我们用前人的经验来透当今的纷纭,以选择自我的人生坐标;文学的.经典是常新的,她让我们用前人的审美来捕捉当今的生机,以享受自我的人生乐趣;哲学的经典是常新的,她让我们用前人的智慧来诠释当今的信仰,以培养自我的人生操守。所以,阅读你,使我丢弃那些幼稚与浮华,而给我带来的却是理性和高雅,以及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

最让我们印像深刻的当是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碑文记叙和赞颂了苏州市民反搞权阉的正义斗争,描绘了五位市民领袖慷慨赴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

这五人虽只是最平凡的农民,他们本是默默无闻的。却因为他们有一颗正直的心而名声显扬。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他们是在周蓼洲被逮捕的时候,激与义愤而赴死的。他们五人临刑时,意气昂扬,喊着中丞的名字大骂,淡笑自若的从容就义。割下的人头悬挂在城头上,神色依然一点没有变。他们对待死亡的从容不近,令我敬佩。和他们成比较的则是一些身居高官要职的人,一旦被治罪,有的脱身而逃,远近的地方都不能容身,又有的剃度闭门念佛,有的装疯卖傻,不知要躲到哪里去;他们这种可耻的人品,卑鄙的行为,真是他们的常识职位成反比。

他们的付出并没有白费,周蓼州的忠义品节在朝廷上显现出来了,追赠了完美显赫的溢。这五人也所以被后人所敬仰。经过他们墓碑的人没有一个不到墓前凭吊并且流泪的。若是这五人能保住脑袋,老死在家,平平安安的过一生,身份比他们高的人都能够役使他们,怎样能使英雄豪杰们俯首屈身在他们墓前,扼腕痛心,抒发仁人志士的悲哀呢?因为他们也确实是百年一遇的幸运呢!

“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五人选择了“重于泰山”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是伟大的,是有重大意义的。经过与你《故观止》的交流我对死生的意义更加明确:即使平凡的人也能对国家发挥重要的作用啊。

教师读书随笔2

加入教师这个队伍,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何建立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我苦恼的事情,恰好有幸读到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

原以为这本书还是枯燥的说教,没想到看了几页后,这本书却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不断地往下看,看完了全书,细细品味,她犹如一杯好茶,品一口,浓香四溢,回味无穷;掩卷凝思,只觉得思绪万千,真是受益匪浅。

全书主要分“以爱育爱”、 “以会教会”和“课堂教学实录及教案”三大板块。

第一篇“以爱育爱” 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范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朋友般地与学生交流。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读了这本书,才更加明白:“爱”,不是空口号,“爱”就是自然真诚的行动,“爱”中融会着的教师的.责任与技巧。

第二篇《以会教会》阐述的是李烈老师对教学的潜心研究的一些优良教学方法。“以会教会”,就是要抓微观,抓具体,抓落实,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新的儿童观,教学观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会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搭设平台,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情境,会为学生的展示提供充分的机会,会给学生的创新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些思想观念都体现着李烈老师对教学深层次的思考,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三篇是李烈老师的一些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细细研读每一篇教案,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合理安排每一个练习,尽心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必要准备。在教学中,又不断运用问题,探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读了这本书,我在想,在自己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思考的东西进一步将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做具体的行为,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钻教材、如何以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细节,落实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上不断学习实践,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

教师读书随笔3

小时候,爸爸是我最要好的“哥们”,虽然他不苟言笑总是一副很严肃的样子,有的时候我也有点怕他,但是,大多数时候他显得很可爱,因为他是我忠实的“书友”。

爸爸有个皮包,在我们眼里那是个有魔力的神奇包包,因为每次爸爸从外地出差回来,那个包包都是鼓鼓囊囊的,里面塞满了妹妹喜欢的糖果,更多的则是我喜欢的童话书,爸爸带着狡黠的微笑,像个大魔术师一样从里面掏出过无数令我欢呼雀跃的宝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三百六十五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铁臂阿童木》……

因为这些宝贝,我和爸爸有了无数的共同语言,只要逮着机会就叽叽呱呱说个没完,有段时间我和爸爸很狂热地读《铁臂阿童木》,故事里有个被坏蛋们利用来做坏事的隐形电光人,阿童木很希望把它变成“好人”,就给它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带它去学怎么做好事,电光人扶着一位过不去马路的老奶奶过了马路,老奶奶感激得直念佛,电光人一高兴,举起帽子鞠了一躬,低头念佛的老奶奶一抬头看到一个没有脸的怪物,吓得大叫着“鬼啊!”飞一样地又跑回了马路另一边,我和爸爸都特别喜欢这一段,于是这个桥段成了我们乐此不疲的游戏,爸爸说:“南无阿尼陀佛……”我就叫:“鬼啊!”然后心照不宣地哈哈大笑,妈妈被我们笑得莫名其妙,直说“又发什么神经呢?”然后,她总会被我们更加夸张的笑声搞得落荒而逃。

不太有兴趣读书的妈妈当然不会理解我们的乐趣,她有时候会因为家里书太多害得她整理起来很辛苦而抱怨,也为我天天把脑袋扎在书本里从不热心学做家务而颇有微词,因为她觉得女孩子的本分应该是学会照顾家,但是,妈妈并不是很坚决地反对我看书,相反,在我还没学会识字的时候,妈妈也曾经为我读过童话,告诉我那个美丽的.金发女孩为什么会光着脚丫走在雪地上,告诉我那条小青虫是如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的。在那些寒冷的冬夜里,温暖的炉火和灯光,爸爸和我的读书游戏,还有妈妈温柔的朗读,是我心中永远的亮色,所以,成为妈妈之后,我为自己的儿子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处搜罗好看的书,当我和儿子头碰着头读着同一个故事 ……此处隐藏10327个字……读《教育的力量》,就能够给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应该作为一种力量而存在,我们应该竭尽所能,让每一个世界变得生动、快乐、不单调、不沉闷、更不黑暗;在充满阳光的白天帮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丽;即使身处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的人,这就是教师。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会让我们变得善于思考,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阅读《教育的力量》,我们确切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学,只有这样,教育才会不断进步。肖川老师的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练就的教育学问。

阅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们深深地感动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激励着我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权力金钱,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对春天的.回应和礼赞。

阅读《爱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单纯、美好、永恒的爱的情感,将我深深地包围,涤荡着我的心灵。它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崇高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又能使爱不断地升华,它也教给我怎样去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阅读这些经典名著,我总是不断地被吸引、被感动,有些东西便不留痕迹地沉淀下来,沉淀到我的内心深处,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清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教师在一生中要不断提高自我,需要读书好学。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献。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05.

[2]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07.

(作者单位 山东省烟台龙泉中心小学)

教师读书随笔13

近几天的远程教育研修,我感触颇多。

看了专家讲课实录,犹如洗涤了一遍心灵,心中似清泉涌动。双眸被清泉擦亮,似乎看到了曙光。细细品味,余香袅袅。

专家的.细微之处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反思,促我奋发。关注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才是真真的课堂。去掉矫揉造作,去掉浓妆艳抹,细品草根的真实,感受真情流露。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真正的课堂缺一不可,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还有人性的还原。

教师读书随笔14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我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就应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用心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单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需要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个性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师读书随笔15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与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与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与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与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师读书随笔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