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时间:2024-02-27 16:32:24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关于这个主题相信你已经文思泉涌,作文的写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文的同时也是在完善自我,文采是点睛之笔,以下是小编辑整理的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仅供参考。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1

一、前言

话题作文选材自由,构思空间大,像一个自由灵活的大舞台,因此许多学生以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其实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仍需要认真审题的,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话题作文的审题有哪些技巧呢?

二、解析话题作文的结构

一般话题作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这是材料语)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是提示语)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这是要求)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这是要求)

许多话题作文没有材料,也有些话题作文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因此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材料语”、“提示语”可有可无,但“话题”和“要求”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中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背景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作用。“提示语”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更要仔细审读。

三、话题作文审题的方法

例如:

一只蚌跟它身旁的同伴说:“我感到非常痛苦。我的体内有一个沉重的、圆圆的东西,我遭难了。”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体里面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全。”这时,正好一只螃蟹走过,它听到了两只蚌的对话,对那只健全的蚌说:“是的,你的确很健全,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寓言中的螃蟹把“痛苦”说成是“珍珠”,会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审材料,抓关键。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这次作文要认真阅读的材料部分是从“一只蚌……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非常明显的是螃蟹的话“你的确很健全,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是理解这个材料的关键语句。把“痛苦”看作是“珍珠”就是在告诉读者应该怎样认识痛苦,怎样对待痛苦。直言告诉:痛苦是珍珠。

(二)、审提示,找切入点。话题作文,都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这次作文材料要认真阅读的提示语是“寓言中的螃蟹把“痛苦”说成是“珍珠”,会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这一句话。它透露出来的信息是(1)痛苦是珍珠。提示你要正确认识痛苦,不要怕痛苦,痛苦也是好事,痛苦是经历,痛苦是财富;(2)“引发你想些什么”。提示你要写出对痛苦的感悟,要写出你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经历的。

(三)、要仔细推敲“话题”。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要吃准这一“话题”的含义。这次作文话题是“痛苦”,那究竟什么是痛苦呢?主要从广义去理解:痛苦就是非常难受。痛苦是精神的压力,内心的忧伤,人际关系的紧张,家庭的破裂;是被人疏远,被人欺骗,被人误会,被人奚落;是无法发挥潜能或才华,是潜意识烦躁不安,是童年不幸的遭遇,是生活在破碎的家庭,是失去疼爱自己的父母,是突发的灾难;是欠缺、失望、失败、受挫、患病、焦虑、恐惧、懊悔;痛苦还是快乐的源泉等等。“珍珠”指的是什么,也需要明白。“珍珠”主要是指成功,收获,优秀,安康,幸福,快乐,进步,成长等等。

(四)、要明确记住“注意(或要求)部分”。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是写作“要求”),对写作做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

这个文题中没有直接提“注意”和“要求”,但是也是有的,而且是四点(1)自定立意。(2)自选文体。(3)自拟标题。(4)文章不少于800字。

四、审题误区

误区之一:只见"成功",不见"目标"。

一些作文从宏观的角度表现"成功"的话题,诸如:什么是成功,怎样才能成功,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一些作文从微观的角度表现"成功"的话题,或着眼于内在因素,如:充满自信(信心);勤奋努力;善于思考;目光敏锐;善于发现;敢于拼搏;依靠智慧;有好奇心;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吸取失败的教训……或着眼于外在因素,如:循序渐进;抓住机遇;善假于物;掌握科学方法;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这些作文,都偏题了。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围绕贝尔纳的答案"这一要求。贝尔纳的答案是:"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个。"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以"成功的最佳目标"或"成功与目标"为话题作文。置"目标"于不顾,自然会偏题。

误区之二:强调"实现",否定"价值"。

如果"围绕贝尔纳的答案"作文,但误解了"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个"这句话的意思,认为成功的最佳目标不在于有无价值,而在于能否实现;不管是否有价值,最可能实现的目标就是成功的最佳目标。实际上,"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其中的"不是"否定的只是"最"而不是"有价值"。卢浮宫收藏的任何一幅画都是有价值的,"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既有价值,救它又最可能实现,自然是最佳目标。有价值而最可能实现的目标远胜于最有价值却不能实现的目标;当然,毫无价值而最可能实现的目标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此处隐藏1750个字……势和说服力。如有个学生写“托起心中的太阳”,论述改变心态的重要性,他用一组排比句加强语势:“荒芜的田园是多么凄凉,而陶渊明却有‘悠然见南山’的情调意趣;被贬后的生活是多么辛酸,而李白却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博大胸襟;沙场的战争多么残酷,而辛弃疾却有‘醉里挑灯看剑’的杀敌决心;狱中的磨难是多么痛苦,文天祥却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热忱。”

真情倾诉自我。文章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如果没有构思成形,却仓促动笔,生拉硬扯,作文绝不会“出彩”。

现在离高考只有约3周的时间,考生备考话题作文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重温一下各种常见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除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外,还应了解新闻、演说词、广播稿、书信、诗歌、说明书、内容提要等常见文体的特点,建立例文模型;二是从近期报刊上选读20篇左右的时文,关注社会热点,用以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人生观、世界观、幸福观、苦乐观和认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运用来分析问题;三是自拟一些话题,编写作提纲,以提高自己的速构能力;四是收集20则当代名人,尤其是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的典型生活事例,找到使用这些材料的不同角度,以便从容应考。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3

“话题”即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给予同学们写作的空间更大。话题作文的题目本身一般由三部分构成——材料、话题、要求。同学们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材料对于话题的引导和限制作用,并看清有关字数和文体的具体要求。

请同学们看下面两个例子:

知识好比宝石,求知如同采金。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求知的体验常伴你左右。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是一种求知,李白、徐霞客漫游名山大川是一种求知,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是一种求知,学生学做家务事是一种求知,甚至五岁的小孩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搬食也是一种求知……对于求知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

请以“求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遇到这个题目后,我们首先应该分析它的材料部分,同学们头脑当中一定要形成这样的意识,材料中的每句话都对自己有提示作用。第一句话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揭示出了知识的价值和求知的重要意义。第二句话实际上是想要调动同学们积极地去思考日常生活中求知的经历。后面几句话实际上是帮助我们开阔我们的思路,不要将求知仅仅理解为获得书本知识,实际上求知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最后几句话实际上是引导我们选择文体,有难忘的经历实际上可以写成记叙文,有独到的认识自然可以写成议论文。

第二个例子是这样的:

徒弟去见师傅:“师傅!我已经学足了,可以出师了吧?”

“什么是足了呢?”师傅问。

“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

“那么装一大碗石子来吧!”

徒弟照做了。

“满了吗?”问。“满了!”

师傅抓来一把沙,掺入碗里,没有溢。

“满了吗?”师傅又问。“满了!”

师傅抓起一把石灰,掺入碗里,还没有溢。

“满了吗?”师傅再问。“满了!”

师傅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

以“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这个话题实际上难度并不是很大,从情节上分析我们很容易把握住它的实质,那就是为人不能自满或学无止境。但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想要反向立意,那就是知足常乐,这个立意看似没有脱离话题“满”,但却忽视了材料对于话题的限制作用,导致在审题上出现了偏差。

总的来说,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选择了不同的命题作文的形式,所以同学们唯有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作文题目的审题方法,才能做到成竹在胸,为作文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习作点评

灯塔·孤舟·游船

佚名

社会浮华多变,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的人是灯塔,固守在自己的脚下;有的人是“不系之舟”,随水而去;有的人则是游船……

官场黑暗,舞弊成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便“怒辞平章令”,从此伴桑径乐篱而眠;耻入腐朽王朝,“迂疏漫浪”的吴承恩遂“拂袖而去”。他们是灯塔,在混浊的世间孤独坚守的隐者,是浊浪滔天的海上屹立的灯塔。诚然,于那个黑暗的年代,他们的高洁令我们敬佩,然而,对于今天的社会呢?

我们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仍能做那样的一座灯塔,隐居世外,避世桃源吗?当然不能。“外化而内不化,外圆而内方”。融入这个社会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那么我们是该做“不系之舟”吗?很多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了自己,随波逐流。他们溜须拍马,只为步步高升;他们铤而走险,只为一己私欲;他们圆滑世故,从无半句真言。他们像“不系之舟”,毫无原则;像泛滥的洪水,让道德与责任处处失守。他们“内外皆化”,让那个包装了的虚伪的自己逐步蚕食了那个内在的真我。他们的人生也终将像海上的孤舟,最终不知会漂到何方。

而有些人则是游船,有自己明确的方向,却又不止步于原地,动力十足的航行于大海之上,于是他们便在人生的路上高歌猛进。

他家财万贯,是著名的商人,却没有身陷商场洪流,终日为金钱奔波。他又是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为考古界树起了一座丰碑。他就是谢里曼。“我的梦想一直是想当一位考古学家。但是我知道考古是需要大量资金与技术支持的。考古不是与社会脱节的一个人的探索。”谢里曼拥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商人,一个是内在的从不忘记梦想的考古学家。内在的自己指明方向,外在的自己不断拼搏,人生的游船怎不会扬帆起航?

每当想起孟乔波,我记起的不是她那遍及亚洲的茶庄,也不是她庞大的资产,而是她始终萦绕茶香的心。“我永远是卖茶的。”她总是这样说。经商几十年的她,从来不曾改变爱茶的初衷。“我想让咖啡的国度也萦绕茶香。”这个梦想为她人生的游船指明航向,无论激流险滩,人生的游船总是不曾偏离航线。内在的真我从不迷失于物欲横流的“商业战场”。

灯塔,过分执著。孤舟,毫无原则。游船,“内外兼修”。柳宗元曾说“为人,应外圆内方”。让外在的自己干练坚强,内在的自己坚守梦想,把握好人生的游船,针对自己。

点评:

本文构思精巧,选用“灯塔、孤舟和游船”三样事物作为三种对待自己的不同态度的载体:灯塔,过分执著了;孤舟,毫无原则;游船,“内外兼修”。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否定灯塔和孤舟,认为这都不是“慎对自己”,只有游船的内外兼修才是真正的慎对自己。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值得借鉴。

此外,选材上,并没有把“自己”局限为“作者本人”,略写陶潜、吴承恩,详写谢里曼、孟乔波,拓展了写作构思的空间,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语言上,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方法俯拾皆是,文采飞扬。确实堪称考场上的上乘之作。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